混凝土路沿石,也稱混凝土側石,是用混凝土澆筑成型的條塊狀物體,通常放置在道路邊緣。混凝土路沿石在冬季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以確保施工質量和路沿石的耐久性:
一、施工前準備
施工方案: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冬季施工方案,明確施工方法、技術措施、質量控制要點和安全注意事項等。方案應包括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攪拌、運輸、澆筑、養護等各個環節的具體措施。
原材料準備:
確保水泥、砂石、外加劑等原材料的質量穩定。
水泥應優先選用硅酸鹽水泥或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早期強度較高,有利于混凝土在低溫下的強度發展。
砂石材料應保持干燥,避免結冰和混入冰雪。
準備足夠的外加劑,如防凍劑、早強劑等,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使其適應冬季施工的要求。
設備檢修:對混凝土攪拌設備、運輸車輛、澆筑設備等進行全面檢修和保養,確保其在冬季施工期間能夠正常運行。檢查設備的保溫設施是否完好,如攪拌罐的保溫套、運輸車輛的保溫簾等。
人員培訓:對施工人員進行冬季施工技術培訓,使其了解冬季施工的特點和要求,掌握混凝土施工的關鍵技術和操作方法。強調冬季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項,提高施工人員的安全意識。
二、施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混凝土拌合:
根據氣溫條件,可以適當對水、砂石等原材料進行加熱,以提高混凝土的出機溫度。但加熱溫度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內,避免過高溫度對水泥性能產生不利影響。水溫不宜超過80℃,砂石溫度不宜超過60℃。水泥不得直接加熱,可在使用前運入暖棚內預熱。
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一般比常溫施工時延長50%左右,以確保混凝土攪拌均勻。攪拌時應注意觀察混凝土的和易性,如有異常應及時調整配合比或采取其他措施。
混凝土運輸:
根據氣溫和運輸距離合理確定混凝土的運輸時間,確保混凝土在澆筑前的溫度不低于5℃。
當氣溫較低時,可以適當加快運輸速度,但要注意安全。
混凝土澆筑:
在澆筑混凝土前,應清理模板和鋼筋上的冰雪和污垢,確保混凝土與模板、鋼筋之間的粘結力。
盡量選擇在白天溫度較高時進行混凝土澆筑,以提高混凝土的澆筑溫度。當澆筑溫度較低時,可以采用加熱澆筑部位、預熱模板等措施提高混凝土的入模溫度,但入模溫度不宜超過10℃。
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澆筑應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每層澆筑厚度不宜超過30cm,以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和均勻性。分層澆筑時,應在前一層混凝土初凝前澆筑下一層混凝土,避免出現冷縫。
混凝土養護:混凝土澆筑后,應立即采取保溫措施,如覆蓋保溫材料、搭設保溫棚等,以減少混凝土的熱量損失。保溫材料可選用草簾、塑料薄膜、巖棉被等,保溫層的厚度應根據氣溫、混凝土強度等級等因素確定。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養護溫度應控制在5℃以上。可以采用加熱養護、蓄熱養護等方法,確保混凝土在養護期間的溫度滿足要求。加熱養護時,應注意控制加熱溫度和加熱時間,避免混凝土因溫度過高而產生裂縫。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養護還應注意濕度控制。可以在保溫層內設置噴水裝置,定期噴水保濕,以防止混凝土因失水而影響強度發展。
三、溫度監測與強度檢測
溫度監測:在冬季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應定期對混凝土的溫度進行監測,包括原材料溫度、混凝土出機溫度、入模溫度、養護溫度等。根據溫度監測結果,及時調整施工措施,確保混凝土的溫度滿足要求。
強度檢測:按照規定的時間和方法對混凝土進行強度檢測,如回彈法、鉆芯法等。當發現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及時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
綜上所述,混凝土路沿石在冬季施工需要從施工前準備、施工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以及溫度監測與強度檢測等方面進行嚴格控制,以確保施工質量和路沿石的耐久性。